春灯雨雪潇潇夜。
书籍,文创,生活。

关于

此身此夜,明月明年

除夕立春,上元又逢雨水,北京一大早就在下雪,天气很阴,大概一整天都会是“山暗云犹湿”了。元宵是个好日子,只要听见“东风夜放花千树”就会忍不住开口,念到“灯火阑珊”,便觉自己也在元夕街头走完了一遭,年年纸上观灯,书卷与人都很多情。

昨夜读《云仙散录》,见《临光宴》一则:

  • “《影灯记》曰:正月十五日夜,玄宗于常春殿张临光宴。白露转花,黄龙吐水,金凫银燕,浮光洞,攒星阁,皆灯也。奏《灯月分光曲》。又撒蜀红锦荔枝千万颗,令宫人争拾,多者赏以红圈帔,绿台衫。”

明皇故事里的金碧辉煌不稀罕,但撒荔枝千万滚落于宝光花影之中,头顶千灯璀璨,一地湿红温软,让人一时忘了“一骑红尘”之事,只觉目眩神迷。相比之下,《东京梦华录》所载的“宣和与民同乐”与宋词中的“千门如昼”的景象,才更像是我们一直向往的上元之夜。

但也总有人不爱这份热闹。《轩渠录》载:“司马温公洛阳闲居,时上元节,夫人欲出看灯,公曰:家中点灯,何必出看。妇人曰:兼欲看游人。公曰:某是鬼耶?”这是我历来见过的观灯之事中最有趣的。第二有趣的可能是昨天查民国报刊时见一标题一闪而过:“元宵节外出亲灯”,再一看是繁简转换错误,把繁体“觀”字与“親”字混为一谈了,灯灯这才放下心来,免得在日历上写一句“今日不宜出门,怕被亲”。

宋人施乘之写:“山翁本厌繁华。试问莲灯千炬,何如月上梅花。”李清照写:“如今憔悴,风鬟霜鬓,怕见夜间出去。不如向、帘儿底下,听人笑语。”各有所托,寄慨遥深,总归是因为“天上未知灯有禁,人间转似月无情”,同样的月与灯下,人生有着不同的感悟,不同的际遇。记得中学时第一次对对联,语文老师给出的上联是“月影窗前静”,当时试着对了十七八个下联,和《宣和遗事》说元夕街头手挽手的才子佳人“少也是有五千来对儿”差不多了,里面有不少凄清的,也有温暖的,都不记得了。不论是当初的“少年愁”,还是今天的“此身此夜”,都至少还有“明月明年”的记挂。想想也挺怀念的。

又见傅汝舟《与廖傅生》:

  • “夜来寒月皎淡,望水帘月色,同化芦花。入枕但闻淅沥,夜响草声,疑雪疑雨,终莫能定。梦去犹在水晶国,粜籴千百颗招凉珠。”(“粜籴”即买卖粮食,此处泛指买卖。王嘉《拾遗记》载:“阴泉有黑蚌,飞翔来去于五岳之上,千岁一生珠。燕昭王常怀此珠,当隆之月,体自清凉,号曰‘销暑招凉之珠’。”)

我跟云鹤老师说,这简写得真好。和满街的花灯一样好,也比满街的花灯都好。

愿总有这样的清凉一梦,醒来明月如霜,照见人如画。

评论(12)
热度(242)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细语灯前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