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灯雨雪潇潇夜。
书籍,文创,生活。

关于

2020新春礼盒【晴雪梅花】的一个图透~

包含洒金烫黑包装盒1个、对联福字1套、红包6个、卡片2张、手工剪纸窗花(锦鲤、生肖)2张、手工剪纸刻染年历卷轴1幅。

感谢设计  @问讯东桥 、书法 @214782  、插画 @小夏   @吃货熊的小地盘 

12月初开售,更多细节图陆续放出。


其实最开始做新年礼盒,想要喜欢的插画、设计都在其次,最迫切的需求是我想要一副合适的春联。除手写之外,我连续买了几年故宫、颐和园等文博类的文创,以及流行设计品牌的春联,内容都没有特别合心意的。现有产品的制作量都太大了,要考虑更广泛的受众,它们很好,但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。

这并不是“俗”和“雅”的对立,把那么多设计者的心血归之于“俗”,那我也太托大了。但春风吹过,书页翻过,小巷门板上残缺的红纸、故老相传的民谚、文人的诗词、斑驳的碑刻,总有那么多让人砰然心动的瞬间。可能比较雅致,比如去年的“跌宕诗怀犹绮岁,商量春事又花朝”,如果不是在拓片上看到,可能我怎么翻书也翻不到。可能也是很俗的,比如今年的“春风杨柳鸣金马,晴雪梅花照玉堂”就是过去很俗很普遍的一个联,只不过近年少见。但我总觉得朗朗上口的里面,有一种真正温和、朴素、美好的情感在流转,它不是拼凑的,不是从书上复制粘贴的,是活的。

我不会画画,字只敢写给自己看,设计也每承老师们给我惊喜,算是念过几本书,既不是念得最好的,也不是念得最多的。但我始终觉得,我们需要文字将插画、设计、工艺结合起来,只有发自内心觉得纸面上寄托了情感,年节礼俗才不是一个需要被拯救的东西,而是每个人生活的必然仪式。

前些日子有个主办邀请我去参加一个所谓东方美学主题的活动,昨天才发现人家不动声色地又把我拿掉了,这个客人当得非常尴尬。研究了一下最后的名单,发现大约是和某个新兴的“设计师品牌”的对联礼盒撞了,谈不上酸,但是我看到他们作品里的春联好像外国设计师做给外国人的,既不对仗,也不通顺,意境也很难杂糅在一起,不得不说还是觉得很遗憾。也许那位设计师真的在平面设计方面有很多优点,但是也丢掉了很多东西,那么有着再美好的图画,再有冲击力的设计,也不是我想要的春节和文化了。

小众代表坚持,也代表自由,我很开心仍能有不妥协的自由。

评论(10)
热度(141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细语灯前 | Powered by LOFTER